正树 发表于 2016-4-5 23:10:43

我们设计,该不该下工厂?

这话,来自我们的Q群的老师傅所提的一个话题,既然提了,就让这些内容留下来吧。
A:
在这里的网友都是机械工程师或者未来的机械工程师。
老头有点看法供大家参考。
我发现有不少人特别热衷于、或者说局限于用什么软件,软件用到多么熟练或者高明。
其实作为一个工程师,软件只是工具!
最重要的是一个熟悉各种机械结构、各种机械的特点等等。比如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,有多少种机构?各有什么特点?在我这个设计的设备中选用那种最好?
还有,我设计的设备选用什么材料来制造?
我设计的东西工艺性能如何?能不能加工出来?加工成本如何?
等等。


B:
这集中到软件上,并不是学生们故意的,做设计,这都是做什么才想什么,平时接触到的东西并不多,甚至有些设计,在公司,常年累月就那么一款产品,目光根本开扩不了,开阔不了,就想不了那么多,但我们平时最直观看到的,就是软件,所以大部分时间大家才只看软件,只想怎么用软件。
全屏爱好,看生涩难懂的设计手册,看表格,看10页有9页都没概念,甚至于第8页就睡过去,怎么办呢?
涉及不到自己生计,涉及不到自己晋升,涉及不到切身利益(眼前的),很难提起兴趣。
想扩张视野,挺难

A:
如果按照你所说的,我无意多说什么。不看设计手册,那就连一条螺栓都选不好。

B:
这不是说不该这样学,而是说,为什么学生们会像现在这样学,老师傅带徒弟,不能光是该指点学生该怎样,同时,得明白学生为什么这样。

我这接触的老师傅多了去了,曾经做套图,是6个老师傅轮流批,按个喷,这里面就有脑筋灵光的师傅,和脑筋生硬的师傅,有一些老师傅,心态可以贴近年轻人,做图,举例说,一个曲面仿形加工,夹持车盖的夹具曲面,不明白三维的师傅,不考虑为什么学生做出来的图不是正视的,明白三维的师傅,知道仿形的根本做不出正视图,明白学生做图初衷的,就明白学生的难处,明白学生的想法,明白什么是学生做的到和什么是学生做不到的。

像您之前说的,现在这软件日新月异,画个弹簧都不需要动手了,所以现在的学生的学法也和以前不一样了。

学软件,是我们这代做机械的学生们,逐渐过度的一个过程,等软件差不多了,慢慢就会转型到以结构,工艺,制造方法为主

C:
我觉得以前老国企培养工程师的办法是对的

B:
不完全对,有好处,但也有很大弊端,最大的弊端:效率低


D:
车间工人带大学生当徒弟,把大学生当小工用半年,时间久了,现场出的状况他就明白了,再让老工程师带半年,以后画图基本不会出大纰漏,是不是好设计另说


C:
只是觉得现在特别人员紧张的企业,大学生刚入厂就给一堆图纸在画,画好几个月也没什么经验

B:
但大学生或许用1个月轮岗,就可以掌握一个小工1年的经验,效率低,把大把时间放在一些特别基础的东西上,不值得

A:
说个笑话吧
可能有贬低工程师的意思,不要当真,逗大家一笑而已。
说有个日化公司进口了一条香皂包装线。这条线有点问题,经常出现漏装香皂的事。总不能空盒出厂吧。老板找了一帮硕士,搞了一套很高级的系统,花了十几万。问题解决了。
同一条线在一家私企,老板一生气,说一个小组长:三天内必须解决,否则你就滚蛋!
这个小组长想了一天,花了几十元钱,买了一台电扇放在生产线旁边。空的包装盒被吹跑了!

A:
我们厂曾经进过一个学焊接的大学生,进厂后坚决要求不到技术科,到铆焊车间干三年焊工。

B:
应该下车间,不应该一直在车间,如果两个螺栓花1个月的时间,那咱们这60年机械,能掌握的只有1200个零件,30辈子才能掌握一台夏利

像那样的笨蛋博士,其实是少见的,如果这拿风扇的,能做出台宝马来,那才能说这博士没用,不能以偏概全。

把大把时间放在一些基础技术上,我们社会不用再搞经时尚、金融、it,都可以去种水稻了。

车间工人鄙视坐办公室的,但车间工人创造的利润未必大于坐办公室,我们画方块,摆积木的,做老板的并不会傻到不明白谁给他创造的利润更多,拿一些偶然现象,偶然某个小工风扇干过一整套检测系统,并不能决定这套设备某天没准还可以检测肥皂盒以外的玩意。






正树 发表于 2016-4-7 01:47:36

老爷子,内容我看好几遍,其实没看明白,哪句话冲着您这肺管子了,我们这今天是组装产品的,也没时间上来看一眼。

看几遍,也都没看出来我断了哪个章,又取了什么义。
咱拆开讲哈,昨天大概说了这么几段:
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第一段:(为什么看软件)

我们学机械,做设计的这代人,是需要一个升级进化过程,你能在网站,在q群里接触到的,大部分,还处在上升阶段。
由于我们视野还不够开阔,所以只是用什么才学什么。我哪句话也没说过看手册不对,是吧?
我说的是为什么还没开始看手册,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在看软件。

理由很简单:因为软件看得见,摸得着。

您觉着,让我们背个焊接符号有意思,还是三笔两笔就能花出张桌子有意思?

过渡而已。接触的项目多了,自然会从软件转型到产品

上面这段,您觉着哪句话是错的???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
第二段:(工厂经验,这又是我从昨天那些内容中取的义,不知取得对不对?)

工厂经验重不重要:重要!(您那风扇肥皂盒的故事,如果是从我们网站读到的话,那其实是我发的,因为是有一些道理在里面)

那要不要成年累月泡工厂?不需要!(还是个人立场)
为什么?效率低!

(咱假设大家不是身不由己,而是凭个人意愿,可以不光在工厂,还可以泡办公室)

你不说嘛?得看机械设计手册,换句话说,理论知识仍然很重要。
你这讲个大学生,不去做技术岗,非要下工厂干三年,这到底对不对?

未必。

任何事物从无到有,有它一个过程,英国工业革命到现在二百多年,我们新社会建立至今多少年?
同样一个事物,英国人也是人,中国人也是人,凭什么我们可以用四分之一的时间,就超过英国人?


勤奋????脑袋聪明???


凭的是学,是抄,是改良。如果这3年时间我们可以一边学新技能,抓重点的看别人的技术,我们才有可能超过别人对吗?
那这3年时间泡工厂,就能脑洞大开的有新技术了???

况且,什么时代才是学习黄金期?年轻时代对吗?不趁着年轻多学新技术,在工厂打打闹闹,坐机床旁边嗑瓜子(这是从别人那听来的),
学习的精神还有吗?还有奋斗的状态吗?从我个人来讲,周围人每天按时上班,整点下班,电视,孩子,晃荡晃荡享受生活的时候,

我可一点没闲着。留给自己睡眠时间也就5-6小时。我们网站在干什么??给您看过,这网站要在中国开一个前所未有的行业。

(“就凭你?”)呵呵,这话我听的太多,习惯了

曾经工作过的一个相当优秀的工业企业,在全球,机器人行业都是数一数二的公司,请了若干的老师傅,这些师傅不做设计,只做指导。
为什么这么搞?因为可以缩短年轻人提升的速度,为的是:

效率!!!

按部就班,可以给自己做个铁饭碗;
按部就班,可以让自己维持现状;
按部就班,总有一天咱也能做总工;
但按部就班,永远没有突破!
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
关于这岁数配不配和您这攀谈,我给你发过一些我们这的情况介绍,和我聊得来的师傅,岁数最大的是82,您这火气算最旺的,
不过第一句我说,没看明白你这生哪门子气,倒是真的。

个人立场不同,你不能要求别人的想法得跟你一样,你有你的立场
认同者则认同,不认同者,你跟他说你们网站我惹不起,我得躲;你们群我站不住,我得撤?

我自己管理的群,我这从来没说,谁跟我打架,我得把他踢了,为什么我容不下不同的声音?

咱技术和技术探讨,不用打太极,有人说这公差不够,那我就别他列个极限偏差,均方根偏差。

难道我列不出来,就得说
“你技术没我硬,我说这么搞,就该这么搞,你岁数没我大,我经验比你丰,你小孩崽子懂个屁?”????

那不是我们技术的理性思路

GRS 发表于 2016-4-6 21:19:29

请回复

GRS 发表于 2016-4-6 15:33:33

本帖最后由 GRS 于 2016-4-6 15:55 编辑

      哈哈,我就是那个A。
      这些其实转的并不全面!
      当时我说的是工程师不光要掌握CAD软件,也要学习机械结构、加工工艺、材料力学等等知识。
      另外,我不认同你说的加工工艺是基础知识。一个工程师,如果你设计出来的东西没有工艺性,就可能导致无法生产或生产成本特别高。
      关于肥皂盒的问题,我想你是想到歪处去了!你没有看见我说的设计东西大道至简才是高手的说法?
      你怎么不说你说的师傅每天就教你辨认M3和M4螺丝的事儿?有这样的师傅吗?“两个螺栓花1个月的时间,那咱们这60年机械,能掌握的只有1200个零件,30辈子才能掌握一台夏利。”两个螺栓花1个月的时间?也太笨了点吧。有这样说话的吗?这不是诚心抬杠吗?      我知道你认为年轻、看不起老家伙们。
      你要老师傅带徒弟,不能光是该指点学生该怎样,同时,得明白学生为什么这样。明白学生的难处,明白学生的想法,明白什么是学生做的到和什么是学生做不到的。
      那么请问:师傅欠徒弟的啦?师傅就该无偿教徒弟吗?师傅就应该求着把自己的技术、经验教给徒弟?说实话,师傅没有这个义务!
      昨天晚上和网友们聊了很多,没想到你断章取义把一些话发到了这儿。
      halfsmoke,在你的地盘上我又说了这么多。你看着办吧!

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我们设计,该不该下工厂?